虚拟人能替代真人吗?“数字人自由”还远吗?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亲自在朋友圈表扬“崔筱盼”之前,许多同事都不知道她是虚拟人。

公司夸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并为她颁发“总部优秀新人奖”;同事称她“眉清目秀,仪态庄重,是妥妥的高颜值美女”。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外表,“崔筱盼”在职场中都极受欢迎。

作为万科集团历史上第一位数字化员工,万科“崔筱盼”是虚拟人向传统行业、传统岗位成功渗透的先声。这位美女员工的诞生,离不开万科旗下万翼科技和人工智能领域大佬沈向洋以及他手下的“小冰团队”——他们为“崔筱盼”提供了人形化支持。

数字人员工的极强职场竞争力,让很多真实员工产生了焦虑感,他们唏嘘道:“珍惜现在和同事内卷的日子吧,至少他们还是真人。”

随着建模、渲染、动态捕捉等技术的完善,服务型数字人产业格局已逐步成型,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虚拟岗位开始渗透进传统行业:不需要发五险一金,不会喊累不怕加班,虚拟人员工看起来确实“真香”。

但“崔筱盼”真的值得拿最佳新人奖吗,万科此操作意义何在?像她这样的虚拟人到底能不能在传统工作岗位上替代人工,能替代到什么程度?

如今的虚拟数字人产业技术到底如何?一旦实现数字人规模化落地,未来对传统行业和企业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1、颁奖给虚拟人,万科怎么想的?

“元宇宙”已成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行业普遍认为虚拟数字人是构建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此前虚拟数字人大多出现在娱乐偶像、舞台表演、社科文化等领域。

比如初代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凭借一条视频涨粉百万的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阿里作为投资方的虚拟偶像AYAYI、清华大学的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等等。这些数字人虽然欣赏价值极高,但从实用来看,其能创造的价值仍然相当有限。

目前,虚拟客服(机器人客服)已经比较普遍,但由于拟人化程度有限,顾客不会真的给机器人客服赋予人格化。当高度拟人化的数字人真的进入传统行业并成为新趋势,才真正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卷”神经。

万科“崔筱盼”被赋予了年轻女员工的形象,她拥有自己的独特“入职”日期(2021年2月1日),凭借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渲染拥有着特定的头像、妆容和发型。

从工作内容和成绩来看,“崔筱盼”主要从事的是财务和风控。在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虚拟人“崔筱盼”通过熟悉财务流程、分析数据,侦测预付、应收的逾期单据,并“以远高于人类千百倍的效率”进行提醒、催收和核销。

除此之外,随着需求增加和数字人算法的更新迭代,“崔筱盼”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增加,还包揽了员工业务证照的上传与管理,员工社保公积金的定期维护和提示等等。她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可以达到91.44%,响应快速程度达到了传统系统的7倍。对比于普通的财务员工来说,虚拟人“崔筱盼”显然竞争力极高。这让她以员工身份拿到了代表集团总部肯定的“优秀新人奖”。

虽然“崔筱盼”确实有不辞辛苦、严谨认真等优点,但不少网友却对万科的做法提出质疑,甚至有声音称是否“把奖发给假人,伤了真人的心”。

实际上,万科如此重点强调虚拟员工获奖的用意,或许还落在对旗下万翼科技所做的数字化转型的推广和宣传上。

万翼科技是万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业是地产方面的科技开发,为万科母公司提供AI智能审图等地产公司辅助产品。软件机器人让万科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效率的大幅提升。据万科方面宣传,其AI智能审图的效率是人工审核的9倍。

在“元宇宙”浪潮席卷各行业的当下,不少房企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为了融入智能化发展趋势,一部分房企还设立了云数字管理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产行业各大龙头难免也想为自己增添一些人工智能的先进技术色彩,为未来发展夺得一席之地。

虽然房企数字化、虚拟人渗透进入传统岗位或成为可见的未来,但万科将优秀员工奖颁发给虚拟人的策略,其实并不明智。对人工智能工作成就的肯定,更容易刺激其他员工产生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2、虚拟人能替代真人吗?

“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只不过是计算机软件多了个人名而已。”从事财务工作10余年的职场老人张芳告诉霞光社,她并不认为现在财务机器人已经达到了能取代人力的程度。

“其实很长时间以来,就一直有低级财务岗位会被电脑取代的预测,实际上现在财务系统也越来越智能,一些事务所审计早就有机器人了。”张芳说,“说到底被取代的是一些基础工作,高级别的任务当然需要有人去监督和操控。”

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和大规模的数据操作,虚拟数字人在财务岗位上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财务流程复杂的大企业里,高度重复的人工操作其实一直在被简化,发票的开具、收款的核销,甚至是数据分析,早已经脱离纯人力模式。

数字化的劳动力,其工作成果不受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所影响,在传统岗位确实能大幅减少人力成本,提升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虚拟人或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全部的财务人员。

一方面,财务工作并非单纯的单据、凭证和各类表格,其中还涉及到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对业务流程的反馈和建议,更核心的包括银行贷款等融资活动,以及企业间的对外担保、商业洽谈、作出决策等等。这都不是虚拟人能够胜任的领域,非得真人且是资深财务人员出马不可。

另一方面,虽然作为辅助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获得突破,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视公司行业和业务的具体情况,为数字人赋予适合的财务 “功能”。

这与诸多财务系统软件的编写并无不同,人工智能工程师至少要了解财务工作基本知识和逻辑,对行业有一定理解和积累,才能创造出相应算法,指引人工智能进行工作。这样一来,不仅因为行业不同、具体需求差异导致人工智能成本极高,也为财务虚拟人的大面积铺开推广增加了困难。

张蕊在工作中接触过虚拟人展会服务。她认为,未来高度人工智能化的数字人,对一些虚拟展厅需求来说确实“很新鲜”,但线下应用想跑通实际成本很高。此外,知识类或产品介绍类的数据库也需要很长时间来搭建,而搭建过程中“人的智慧”仍是第一位的。

哪怕是出圈的万科虚拟员工“崔筱盼”,实际上也并没有取代其他员工的岗位。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崔筱盼”被开发面世之前,万科公司其实并没有她负责的“工作进度提醒”等类似职位。也就是说“崔筱盼”并非替代了某位员工,而是新创造了一个辅助岗位,是一种“出于对未来企业工作状态的探索”。

如此看来,未来哪怕更智能、能面向更多应用场景的虚拟人出现,也不一定会抢走传统行业中“靠脑子吃饭”员工的“饭碗”。

3、“数字人自由”还远吗?

虚拟数字人在提高传统行业工作效率上具有极大优势,也呈现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果能实现数字人的规模化应用,对不少行业和公司来说,未来将会面临重大转变。

期的一场科技沙龙上,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负责人李士岩提出了 通过开放百度智能云曦灵台,让每个人实现“数字人自由”的想法。

“数字人自由”这一概念,听起来既让人满怀期待,又令人心生警惕。

目前数字人基本能分为演艺型数字人和服务型数字人两类。真正有可能与传统产业产生连接的是服务型数字人,除了虚拟员工,还有可能以数字理财专员、数字客服、虚拟培训师、虚拟展厅讲解员等身份出现。

除了万科出圈的财务虚拟人“崔筱盼”,美的集团也推出了虚拟员工“凌魂少女”凉然和暖沁。她们的职位分别是华凌品牌数智体验助理人和华凌潮流设计主理人,一样拥有美的集团的制式工牌和员工身份。

而百度发布的“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台,则旨在为各行各业提供多种数字人生成和内容生产服务。目前已经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小璇”、 “小U” 、“小浦”等一对一服务型数字人。

对于金融行业未来虚拟数字员工,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的期待是“未来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虚拟私人金融助理”,他们或将完成为客户提出建议、管理收支衡、提供金融服务等工作。

从技术上看这些功能并非不能实现。目前虚拟数字人行业已经具备了模型高精、人工智能驱动特点,既有负责人像、装饰和特效的3D写实生产线,也有负责服饰、动作的2D生产线。

人像驱动引擎、智能对话引擎、语音交互引擎等技术也越来越完善,可以用来支持完成虚拟人的表情、手势、肢体的驱动和感知。在AI参与第三代数字人的建模和内容生产之后,数字人的制作效率能够明显提高,应用场景也会进一步增加。

比如在百度智能云曦灵台上,已经有了根据用户上传照片,快速生成2D数字人像的功能。原本需要耗时一个星期的数字人搭建过程,现在只要半小时就能实现。

当然,技术难点也依然存在。根据百度李士岩的介绍,产业链割裂、服务场景与演艺场景没有有效打通、满足高频需求成本高是当下虚拟人规模化落地要面临的三大难点。如果虚拟员工想要真正渗透进传统行业,首先底层数据需要被大量积累采集,同时也需要生成算法的不断进步。

虚拟数字员工从“风口”到落地,已经在不断向传统行业、企业、岗位渗透。虚拟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企业对数字员工、虚拟业务员需求的增长。

不过归根结底,服务型数字人的应用目的是服务和助力传统行业,提高实体经济效率,而非取代人类岗位。数字人赛道已进入发展期,规模化落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