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长臂猿家族再添新丁!霸王岭国家公园生态成效显著

2022年4月,海南长臂猿家族再次传来“添丁”喜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监测到1只婴猿出生,这也成为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能保持种群缓慢增长的物种。

海南自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以来,昌江通过生态补偿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修复热带雨林、建设生态廊道等系列有效举措,以创新模式方式保护热带雨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如今,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为推进国家公园的“海南样本”增添新活力。

霸王岭国家公园生态成效

昌江霸王岭林区是海南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完整,生态功能齐全。

经过数十年的精心保护,生活在霸王岭的海南长臂猿,数量已增加至5群共36只。

除海南长臂猿外,霸王岭内还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1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95种、鸟类130余种、昆虫2100多种、野生维管束植物2523种、兰花110余种、菌类335种。五指神树(陆均松)和红花天料木(母生)被中国林学会列入中国最美古树(海南仅有这2株入列,全国共85株)。

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为昌江四大“国”字号公园之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当之无愧的“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保护,让雨林更具价值

雨林万物生,物种频上新。海南长臂猿家族再添新丁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护猿举措的实施。过去几年间,海南针对长臂猿栖息地破碎、退化等情况,补植猿喜食乡土树种,投入350万元建设生态廊道,并搭建绳索廊道6条和种植树木廊道898株。

海南长臂猿这几年的喜讯频传,既展现了霸王岭热带雨林生物多样的丰富度,也折射出昌江持续加大雨林生态保护的力度和成果。

国家公园保护工作中,霸王岭分局积极与省林业局、县政府沟通协调,在全面落实林长制、实行网格化管理、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的宣传和巡护措施的同时,不断整合执法力量,规范执法程序,通过预防与惩治结合的手段确保生态安全。

在国际合作方面,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内外组织机构的专家,依托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的台化设计优势,先后开展海南长臂猿有关科研课题50多个,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研究报告,总结出长臂猿保护“海南模式”五要点,为世界濒危物种、热带雨林保护等焦点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

年来,昌江有关部门还不定期联合开展各种清山及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盗伐、滥伐、违法占地、乱捕滥猎等)行为。在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也在解决林区群众就业、幼儿入学等问题,确保林区生态安全。

地处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在教育移民、生态补偿等政策助力下,生态资源保护不断增强,环境越来越好。昌江以王下乡创建海南首个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通过系列“两山”转化模式和路径探索,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积极创新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如今,王下乡百姓吃上了“旅游饭”,集体经济不断培育壮大,“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冬登霸王岭,旅游品牌持续攀升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前提下,霸王岭依托热带雨林资源优势,不断开发旅游产业,打造“冬登霸王岭”旅游品牌,发展生态观光体验旅游、森林康养、民宿等,借助旅游发展,带动当地百姓吃好“生态饭、旅游饭”。

每到冬季,登山、骑行、雨林健跑、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和生态文化活动在霸王岭有序开展,生态旅游潜力不可估量。

霸王岭景区也在丰富科教项目,建设科普宣教馆,举办青少年研学活动,吸引更多人距离了解热带雨林资源宝库,感受雨林生物多样的同时保护热带雨林。

当前,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正在结合黎族文化开发丰富特色的文旅资源,打造王下黎花里“乡村振兴样板”,以及七叉镇等网红乡村旅游目的地。

未来霸王岭将打造以海南长臂猿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品牌形象,持续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创建4A级景区,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旅游小镇。随着热带雨林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未来霸王岭的物种多样数据还将继续刷新纪录。(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