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存唯一的野马!不是斑马 也不是普氏野马?
说到野马,可能很多人会想到美国野马,因为这些泛滥成灾的马经常会闹出大新闻;或者有些人会想到斑马,毕竟这种也被称为“马”的动物从未被驯化过。
然而,真正被更广泛认为是野马的是普氏野马,它甚至是现存唯一的野马。
美国现在的所有野马都是欧洲人带去的驯化后的家马野化种群。
而斑马从分类上确实可以被叫作“野马”,它和普氏野马一样都是奇蹄目马科马属物种,但其实这个属下面还有几种“野驴”,如果把这些野驴也叫野马的话,总感觉怪怪的。
事实上普氏野马是对应于现代家马来说的,像斑马、野驴和家马的血缘显得有点远,而普氏野马很可能是家马的野外血缘,所以说它是现存唯一的野马。
普氏野马只剩下10只
普氏野马的体型比家马小很多,只有2.1米长,比一些大一点的驴还小。不过它有一个典型的野外特征——马鬃是树立起来的。
这种“树立”的特征非常有趣,许多被圈养的动物,它们身体的一些特征就会变得耷拉下去,比如鲸鱼的背鳍在海洋馆里一般都立不起来,还有许多狗狗都是耷拉着耳朵,可能也和驯化有关系,有些学者给这种情况取了个学名叫驯化综合征(有点偏题了)。
普氏野马其实是地道的中国马,主要在新疆和甘肃,以及蒙古境内也有分布。
但是,现在它被认为是1839年-1888年时由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发现的,而“普氏野马”这个名字就是以这位欧洲人名字来命名了。
野马肯定不是外国人最先发现的,在外国人来之前,当地人老早就知道这种马的存在,只是这种野马太过机敏了,它很少被带入人类社区而已。
比如普热瓦尔斯基,他最早也只是把野马的皮带到欧洲,因为成年野马确实太难捕捉活体了,而欧洲人就是看了野马的皮之后对这种动物感兴趣的。
当时,许多欧洲人打着探险的名义,做得经常都是那些捕猎野生动物,然后转卖给整个欧洲的动物园来谋取利益。
普氏野马也经历了欧洲人的掠取,在普热瓦尔斯基之后,各种围捕和猎杀随之而来,不过最终他们放弃围捕成年野马的念头,转而“偷盗”小马驹,当然当时是没有“偷盗”之说,都是光明正大进行的。
普氏野马在欧洲人这种围捕下,它们最终走向了野外灭绝,这就出现了普氏野马原产地没有野马需要从国外引入的尴尬处境。
好在野马在欧洲动物园里还是有的,只是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到了1945年,圈养的普氏野马只剩下31匹,全部生活在慕尼黑和布拉格两个动物园。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即便是这31匹,其它所有野马都是其中9匹的后代,确实是比大熊猫还稀有。
到了1947年,在蒙古捕获了一匹真正的野马,为了基因的多样性,它也参与繁衍普氏野马中,所以现在所有的普氏野马基本都是这10匹的后代。
中国引入24匹
蒙古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放弃野外搜寻,宣布普氏野马野外灭绝,中国则在70年代宣布它在野外灭绝。
从1985年开始,中国先后从欧美国家引回24匹野马,到了1986年,正式启动“野马还乡”工作,在新疆建成占地9000亩全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并开始野马野化工作。
今年其实正好是“野马还乡”35周年,而放归野外是20周年——2001年第一次把27匹野马投放到野外。
第一次野化工作并不算顺利,这些圈养的野马已经适应不了野外的严冬,第一个冬天来临时有3匹野马直接被冻死,而其它的野马被重新带到围栏中。
不过,现在中国普氏野马的整体情况还行,从引入国内开始,野马已经繁育了6代,数量达到760余匹,占世界现存所有普氏野马的三分之一。
而先后有16次110匹野马投放到野外,现在野外种群也在自主繁衍,数量达到了487匹,而且今年8月和9月还会再投放20匹到野外。
普氏野马在野外其实还蛮有趣的,它们是以群居的方式生存,但它们的种群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雄性单身汉组成的种群,还有一种就是一头雄性首领和它妻妾儿女组成的“家族种群”。
“单身汉种群”就是那些被驱逐出去,或者在与其它雄性争夺交配权时失败的成员组成的,有些时候会有孤单一只的雄性,那是它还没有找到可以接纳它的“单身汉种群”。
虽然野化工作还没几年,但是中国的这些野外普氏野马已经把这套“野马规则”玩得很好了,可能野性就是它们的天性吧。
最后
普氏野马到底算不算“野马”现在还很难说,它的分类存在许多争议,2018年还说它是现代家马的野化种群(就像现在的美国野马一样),但是今年又说它是独立演化的马属物种。
总之,普氏野马比较难分类,是不是现存唯一的野马还有待新证据的出现,不过它和家马的关系肯定比斑马或野驴要亲不少。
我们知道,马和驴的后代被称作骡,由于驴的染色体是62条,而家马的有64条染色体,所以骡拥有63条染色体,它是无法自主生育后代的。
然而,有意思的是,普氏野马的染色体数量是66条,比家马多了一对,但是它和家马却可以杂交产生可育后代,而后代拥有65条染色体。
这说明,普氏野马和现代家马确实拥有更近的血缘,它们的基因相似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