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助力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
农村电商不同于城市,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懂得网络和平台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还要了解农村和农产品。
日前,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决定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堵点”,该怎样突破?经济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申学锋。
“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申学锋认为,传统农产品供应链较长,储运、加工和销售环节成本偏高,农村电子商务将极大地压缩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民交易成本,进而促使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近几年,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据统计,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自2014年展开,于2018年全面实施。2018年,示范工作进一步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新增示范县260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238个(含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64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22个。今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将对具备条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实现全覆盖。
“近些年来,农村电商发展富有成效,但也有客观存在的瓶颈和难点。”申学锋举例说,农村电商发展最紧要的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多数地方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没有跟上,农村道路建设等级较低影响物流配送,很多县乡没有农业信息平台,偏远地区的网络普及尚未实现。
“电商专业人才匮乏也是一个难点。农村电商不同于城市,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懂得网络和平台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还要了解农村和农产品,相关专业的人才大多流入城市,回到农村从事电商的很少。”申学锋说,目前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发育缓慢,中介公司、农产品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迟滞,导致多数电商停留在网络购物,手机缴费、信息披露、信用贷款等公共服务项目偏少。
“此次三部门明确中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包括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实际上就是针对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瓶颈采取的相关举措。”申学锋说。
“农村电子商务意义重大,且难题就在眼前。下一步应按照三部门文件精神,下力气对症下药加以解决。”申学锋认为,首先要加强农村电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优先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道路、农村网络等。
大力支持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是重要抓手。“通过财政补贴和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农业院校开设农村电商课程和专业,激励大学生回乡从事农村电商事业;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工程,引导有志于电商的农村青年就地创业;支持人才培训,对于从事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训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申学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