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偏少 让专利的“身价”涨起来
我国知识产权的核心问题是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偏少,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不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不足。
李凤新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综合业务处副处长
在“十四五”规划中,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近日,在江苏大学主办的第八届三江知识产权论坛上,围绕高价值专利如何助力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展开了讨论。
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偏少
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以后,我国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些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原局长朱宇见证了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但他内心始终有个疑问:我国专利数量众多,但是为什么在专利价值方面比美国差了一大截?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凤新认为,我国知识产权的核心问题是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高质量、高价值的知识产权数量偏少,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不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能力不足。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表明,我们的指标已经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必须要进行调整。”李凤新说道。在此背景下,高价值专利被写入“十四五”规划。
高价值发明专利有明确范畴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文学表示,高价值专利是近几年我国提出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相对统一的定论。他认为,到底什么是高价值专利,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中的探索同样重要。他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5种情况的有效发明专利纳入高价值发明专利统计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为企业培育高价值专利指明了方向。”
对于高价值发明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给出了明确范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将达到12件。
“这意味着我们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能够形成初具规模的高价值专利资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李凤新表示,届时我国能够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命健康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造和储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价值专利,更多的高价值专利能够实现产业化并创造市场价值,同时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也会激发和诞生更多的高价值专利,为我国市场主体走出去保驾护航。
指标的设计要瞄准存在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为了促进专利数量快速增长,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攀比、滥用奖励政策,导致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钻了政策的空子,申报了大量无效或低质量专利,大大削弱了指标本身应有的客观评价和引导功能。
“十四五”期间,如何引导各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指标?朱雪忠认为,这需要尊重市场价值规律。“一个专利的价值有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同样一个专利,针对这个企业和那个企业,它的价值不一样,而且专利的价值也是动态的,去年和今年的价值不一样,单件专利和两件专利组合的价值又不一样。”朱雪忠说。
李凤新则认为,在指标的设计上,要瞄准存在的问题,确保指标真正发挥客观评价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这些指标的优化设计,能够引导社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