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远方的道德,成长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大多数人在看到别人的苦难时,心中都会油然升起一份同情和不忍,哪怕对方是素不相识的人,也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向他人施以援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正是基于这份良知,一位年轻人陷入了困惑。

他目前在美国读书,打算毕业后继承父辈的产业。但随着他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看到的苦难越来越多,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放弃学业去边远的山村支教帮助别人,一方面他觉得帮助别人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另一方面又实在不想放弃自己热爱的学业和父辈辛苦经营的一番事业。他在陷入两难之后,选择向一位长辈求教。

没想到这位长辈的回应,直接颠覆了他的认知。

01 何为真正的帮助别人

放弃学业和事业去帮助别人,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可取的。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的时候,能量是很有限的,即使能帮到他人,帮助的也是有限,甚至可能还会变成对他人的误导。因而,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大多面临的情况是,不仅自己没有力气,也失去了帮助别人的能量。

放弃学业和事业去帮助他人,这对一无所有毫无建树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还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是,有的人容易忽视身边的人,而去追求“远方的道德”。

何为“远方的道德”呢?有的人愿意去帮助远在天边的那些贫苦、受难的人。这当然是善良的表现,但某些时候这也是一份好名之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崇高。

为什么“远方的道德”可能有一份好名之心呢?

相比于帮助身边的人而言,远方的道德有时候反而是容易做到的,毕竟远方的人和我们离得远,不太相关,我们给一些施舍,讲几句令人动容的话,无需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轻轻松松获得他人的感谢和赞许,让我们很受用。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帮助别人,尤其是利益到远方更多的人,首先要具备足够的能力,真诚纯粹有能量地去帮助他人。

《大学》有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一切的基础,从我们自己做起,成长自己,才能够有机会聚集各方面的资源去利益社会,帮助他人。

02 明确成长路径

如何让自己成长起来呢?

一、明确人生使命

首先,叩问自己的内心,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人生的使命是什么?

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第一,未来想从事一项什么样的事业,在哪个领域里能够最大化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为社会创造价值。第二,你从事这项事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在这方面有天赋,还是仅仅因为它是当下一个热门的领域?

人生使命应是发自内心的渴望,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是内心的一种确信。我们对自己的使命有多确信,它就能带给我们多大的能量。

二、建立规划和机制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为了达成这项目标,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规划,并且设立执行和保障机制,确保我们的规划能够在预期时间内完成。

我们不妨把人生分为若干个十年,在这十年之中再分出若干个一千天,最后落到一百天,在每个时间段我们不断把宏大的人生使命拆解成一个一个小而明确、易于落地的目标,并设立相应的执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如此人生战略才有力量,而这个力量源自于内心,因而你能走得更远更坚定,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当我们成就了自己,有了力量,帮助他人也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