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破解年度十大“科学”流言 助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每天喝点红酒可以软化血管?冬奥期间天然降雪越多越好?核能供暖的热水也带核辐射?……2022年1月15日19点,“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正式揭晓。活动邀请多位权威专家破解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总结流言背后的五大规律,传播鉴别流言的科学方法,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助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本次活动是“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主办,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承办,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心制作,得到了北京科技报社、北京晚报、腾讯较真、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以及中核集团宣传中心的大力支持。
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每月“科学”流言榜的基础上,选出了全年最具代表性的十条流言,并根据流言性质及传播规律将其分为“混淆概念”“成见效应”“不当联想”“主观推断”以及“惯性思维”五大类别。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主任、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王培玉,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振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科临床部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资深顾问吴海云,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委员焦维新以及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张凯五位专家,采取主题演讲的形式,借助模型演示和现场互动等多种方式,为广大公众逐一辟除流言。
自2014年开始,北京市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每月“科学”流言榜,至今共发布721条。在每月“科学”流言榜的基础上,连续八年举办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活动,评选当年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类流言,邀请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参与解读工作,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提升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在社会上起到了科学辟谣、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发起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学传播品牌活动。
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以“引领科学传播新风尚,打造科技文化新品牌”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共包括北京国际科技电影展、2022科学跨年之夜、北京科学中心科学时光趴、科技冬奥宣传月、北京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总决赛、2021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等六大科技科普活动,在“两节”前后迭期推出,丰富市民节庆文化生活,服务市民在京过年过节。
2021年度十大“科学”流言
附:十大年度“科学”流言
流言1: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病毒“免疫逃逸”
真相:“免疫逃逸”在理论上虽然有可能发生,但它根本就不是疫苗该背的黑锅。真正能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办法还是尽快给大规模人群接种疫苗,减少病毒演化和变异的空间。
流言2: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用前要抖一抖
真相:正规企业生产的口罩,其残留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佩戴者健康造成影响。
流言3:核能供暖的热水带有核辐射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振华现场解读核能供暖原理
真相:核反应产生的热量,首先经过层层介质转换以后才进入居民家中,因此暖气管道中不会带有核辐射。
流言4:隔空充电有辐射危险
真相:无线电波式隔空充电技术是以“毫米波”极窄波束的形式传递给手机的,目前没有实验数据表明,毫米波会带来辐射,也就是说毫米波的辐射不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流言5:每天喝点红酒可软化血管
真相: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非常低,即使每天喝20瓶红酒也起不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流言6:“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
真相:大部分人群膳食来源的胆固醇,不会直接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流言7:航天员一到空间站就吃胖了
真相:在失重的状态下,航天员的血液将涌向大脑和上身,血液的黏稠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面部浮肿,甚至是头部发胀的情况。而伙食、运动等因素,不会迅速造成这类变化。
流言8: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会频繁掉线
真相:北斗定位仪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并非同一概念。北斗系统是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市场上所谓的“北斗产品”,往往只是某一企业的产品,并不能代表北斗系统。可以肯定的是,北斗系统没有问题,也有严格的实时监测,不存在卫星掉线导致信号中断的可能性。
流言9:冬奥期间天然降雪越多越好
真相:对于高规格的冬奥赛事,人造雪不是备用方案,而是主要方案。在常年有雪、降雪量极为充沛的地区,冬季项目的赛道依然采用人工造雪。此时,自然降雪反而是种“负担”。人造雪的优点是雪质更具可控性。
流言10:大象北迁是因为西双版纳生态破坏严重
真相:无论是亚洲象还是非洲象,都有长距离迁移的特性。大象北迁并非是西双版纳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恰恰相反,大象北迁这样一个现象证明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取得了很明显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