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小米是否会撕性价比标签?

8月11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对外发表品牌成立十周年演讲。相比研发、技术、性价比等,雷军谈得最多的还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小米的基因,这一点从品牌名被定为MI(Mobile Internet)就可以看出。2010年,眼见国内手机市场被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巨头,以及铺天盖地的山寨手机“占领”,雷军决定以互联网思维切入这一行业,“做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凭借性价比优势对同类产品“进行降维攻击”。

雷军的这一战略帮助小米快速建立了行业地位:2013年至2018年间,小米营收从200多亿元提至1749亿元,翻了8倍。去年,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生产模式上最大程度地砍掉渠道成本;商业模式上依托互联网业务盈利,硬件只用来“交个朋友”,“综合净利润率不会超过5%”——互联网方法论指导下的模式创新,让小米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让不少仅仅依靠“简单粗糙地模仿(小米模式)”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也“取得了当时我们认为的成功。”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自嘲道。

只不过,曾经小米有力的武器,不久后也成为了企业在冲击高端市场过程中的“劲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跟‘便宜没好货’的刻板印象抗争。”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手机品牌“变道”互联网路线,小米原先的性价比优势不再显著。“小米模式”到了不得不“变阵”的时候。

“小米依然信仰互联网,相信互联网的方法论。”雷军表示,未来企业仍将以“性价比为纲”,只不过,智能制造和技术会是“下一个十年”小米重点发力的方向。比如,在“智造”领域,目前企业已设计完成了全自动化的高端手机生产线,还通过小米产业基金投资超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公司;技术方面,此前小米率先公布了百瓦快充方案等。

在确保性价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在产品上叠加技术及未来科技的想象力,“小米模式”2.0的整体思路已基本确定。不过,这不算是一条好走的路。单以技术为例,尽管近五年集团在研发投入上斥资逾百亿,但与苹果、华为、三星等“老牌500强”相比仍有差距。此外,包括小米环绕屏Mix Alpha概念机等在内多款备受关注的“未来科技产品”发布后不久便“销声匿迹”,也从侧面说明一家互联网底蕴深厚的企业要实现向“技术型”企业转变,有多么不易。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雷军为未来的小米定下三条铁律。目前看来,小米的“性价比”已然深入人心,如何通过研发、投资及人才引进,真正转型成为“技术主导型”企业代表,将成为小米下一个十年的最大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