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成“香饽饽” 未来能走多远?

中秋刚过,今年月饼界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人造肉月饼”。“人造肉”这个概念,近期一直很红。早在今年4月,雀巢就宣布在欧洲和美国相继推出“人造肉汉堡”。那么,“人造肉”究竟是什么?

实事求是地讲,所谓“人造肉”只不过是一种偷换概念的“假肉”,这种“肉”可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由植物蛋白组合而成的“素肉”,另外一种是干细胞培育的类似肉。两种肉,无论是口感、质地和品相,都与传统的肉食有天壤之别,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什么肉,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代食品。

由植物蛋白合成的“素肉”并不是什么新鲜产品,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肉食品匮乏时就有一种被称为“蛋白肉”的东西出现在市场上。这种食品似肉非肉,之所以被消费者青睐,只不过是假其肉之名、过其嘴之瘾而已。据说,生产这种“蛋白肉”并不复杂,只要有大豆和一台简便的机械就行。

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应该是指干细胞培育的类似肉,这种肉目前还在研究阶段,离投放市场还有段距离。有报道称,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为现在市场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其他植物肉产品,如“人造肉狮子头”“人造牛肉汉堡”等,其价格折算下来,让网友大呼“吃不起”。“吃不起”当然也就难以上市推广。

近年来,人造食品已经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市场在追求“高仿”风味的同时,也更注重健康生态与环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如果全球人口状况一直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而食品生产力和饮食偏好不发生任何改变,那么到2050年左右人类将遭遇严重的食品短缺。既要获得能量又要健康,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环保绿色,于是人造食品就成为了“香饽饽”。由此可见,无论是从食品多样性考虑还是解决肉食品匮乏考虑,研究、生产、推广、销售“人造肉”是大势所趋。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科研成果在不断地造福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享受着科研成果带来的好处。因此,不必排斥“人造肉”,也无需对其恐惧不安。对于新生事物,不妨审慎看待,在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