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发展这十年
从 2010 年网络文学热露出苗头开始,这两年已经呈现出鼎盛之势,IP 热发展到现在也表现出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1、 大网络文学一菜两吃
网络文学发展到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名气较大的小说版权几乎都已经卖出。我们不难发现,《盗墓笔记》、《鬼吹灯》、《小时代》、《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小说不仅有电影版本,还有电视剧版本,制作公司争夺大热IP 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以《鬼吹灯》为例,作为中国商业化最为成功的系列小说,《鬼吹灯》的巨大价值让各方势力都想分一杯羹,也因此造成了版权混乱的情况。5由《鬼吹灯》改编的两部电影同年上映,还引起了版权归属问题的一场骂战,大IP 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大网络文学之所以造成如此激烈的争夺,还是由于其极佳的变现能力和庞大的粉丝基础。对于投资商来说,投资网络文学的风险和收益都是可预估的,具有庞大受众基础的爆款网络小说根据读者就可以预估出改编后的观众数量和目标受众,而且高影响力、具有附加价值、自带宣传点的优势也是制作公司对大网络文学趋之若鹜的原因,所以这些大 IP普遍都会推出电影版本和电视剧版本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商业价值,比如《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盗墓笔记》、《鬼吹灯》等都在今年推出了电影和电视剧,大网络文学的“一菜两吃”已经成为一股风潮。
2、小网络文学遍地开花
除了那些具有极佳宣传噱头的大热 IP,小网络文学的改编也开始冒头,2015 年之前改编的几乎都是大热 IP,具有极好的读者基础,可是近两年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IP 也受到影视公司的青睐。2016 年大热的《欢乐颂》,就曾被批为“三流 IP”,读者基数并不大,同样地还有《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等,都是三流网络文学一流变现的典范。小网络文学遍地开花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网络文学的影视版权争夺激烈,几乎都被实力雄厚的制作公司收入囊中,中小型公司想要搭上IP 改编的大船,只能购买知名度较低的小 IP。另一方面小网络文学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已经有完整的故事架构,省去了原创的编剧时间,易于制作,又具有IP 改编都有的优点——自带宣传点,版权投资相对大网络文学也更为低廉,后期制作得当甚至可以获得超预期的回报。
3、以年轻观众为主要受众
网络文学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偏好网络文学的也大多是 18-35 岁之间的中青年,因此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无疑会更贴合年轻观众的喜好。在由小说向影视剧转化时,也会加入年轻观众喜欢的元素,以此获得目标受众的青睐和更高的话题度。
4、 汇集当红人气偶像
著名 IP+当红偶像的模式已经成为了网络文学改编的经典模式,几乎每一部网络小说的改编都离不开具有狂热粉丝的偶像加盟。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对于制作公司和投资商来说,具有读者基础的 IP+能够带动粉丝效应的当红艺人,是一种双保险模式。
“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红艺人的粉丝都具有高忠诚度和一定消费力,愿意为了偶像掏钱进影院、看电视,再加上原著小说本来具有的受众,这种模式几乎是稳赚不赔的。
5、改编剧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大 IP+当红偶像是一个双保险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绝对保证了制作公司和投资商的利益,但是许多网络文学改编剧的质量着实堪忧。采取了大 IP+当红偶像的双保险模式,就意味着版权费和演员片酬占去了制作经费的大头,剩下能为影视剧质量作保障的经费已经所剩无几,所以才会出现网络文学改编剧质量堪忧的情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陷入“抠图”风波的《孤芳不自赏》,原著是具有庞大粉丝基础的,自从传出改编消息就备受瞩目,两位主演也极具号召力,开播前的亿万投资让人翘首以待,但是播出后效果不尽如人意,豆瓣评分只有 3.1,相对于原著在豆瓣 7.8 的评分,改编以后剧情线混乱、画面穿帮严重等问题让观众对这部剧打了差评,而这也不是个例。相对于《琅琊榜》、《甄嬛传》这类的优质改编剧来说,这两年改编的影视剧质量大多堪虑。
6、网播量地位提升
对于电视剧来说,收视率一直是衡量剧集受欢迎程度的重要参考数据,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视频网站的崛起,网络播放量逐渐成为了重要指标。由于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达,观众反而不热衷于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直播,而是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收看电视剧。
近10年对于网络文学改编剧来说,网络播放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网络文学改编剧大多都是面向年轻观众的,而年轻观众大多会选择手机、ipad、电脑等设备观看电视剧,因此网络播放量的好坏对于剧方实则更具有参考价值。同时,剧方对电视剧的观察和数据收集也不再以收视率为主要标准,而是逐渐将网络播放量作为新的卖点和依据进行宣传和分析,网播量成为重要参考数据,甚至有取代收视率成为主要评判标准的趋势。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关键词“收视率”有 381,000 篇新闻,而搜索关键词“网络播放量”则有543,000 篇新闻,也可以看出以“网络播放量”为宣传卖点更能引起关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