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采集个人信息成投诉新热点 消费者最担心被诈骗

APP时代 如何保护隐私:恶意收集信息 监管部门划红线

经济观察网 记者 任晓宁 实习生 穆相彤2018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关键词,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11月28日,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报告显示,在测评的10类100款App中,91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近半数App的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

中消协在去年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称,APP已经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超八成受访者都曾因此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其中,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软件等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成投诉新热点。

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通过技术检测以及用户举报发现,携程旅行、QQ音乐、酷我音乐等14款APP疑似存在过度收集“短信”“通讯录”“位置”“录音”等用户敏感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影响较大的事件也层出不穷。2018年1月3日,支付宝推出2017年账单查阅活动,不少消费者在晒出2017年支付宝年度账单及关键词后发现,自己“被”签了一份《芝麻服务协议》,被捆绑了共享单车、打车软件、银行等诸多授权。2018年3月份,央视曝光了WiFi万能钥匙APP轻松窃取密码,给多个国家机关、多个金融机构和9亿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去年6月份,圆通被曝10亿条快递个人信息被挂到外网上公开售卖。去年8月底,华住酒店被曝出集团数据泄露,事件涉及1.3亿个人信息与5亿开房数据。过度收集行为已经侵犯了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更是给用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据了解,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的受访者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的骚扰,约75.0%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信息泄露后,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是被利用从事诈骗窃取活动;贩卖或交换给第三方;或者被推销广告骚扰。

业界专家认为,互联网企业在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问题。比如,在发生信息泄露、滥用用户个人信息等信息安全事件后,用户又经常遇到投诉无门、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问题。

中消协建议,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服务中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强化企业动态监管,为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敦促企业自觉自律,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鼓励社会大众参与,强化网络知识普及和安全教育规范;培育良好信息信用意识和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