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玩家“剁手”实力增长最快 没有价值的“随机游戏”催生溢价潮

社交平台上众多网红博主为“盲盒”实力代言,简单的开箱视频就能收获数万评论和点赞,买到或抽到限量款更是引来欢呼声一片。

流行的网络段子说,“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继“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可见盲盒这个小玩意的火爆程度。

玩家对限量版、隐藏款的痴迷引发了二手市场的极度火爆。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个原价59元的玩偶飙到2350元的高价,翻了近40倍。据媒体报道,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

盲盒玩家“剁手”实力增长最快

所谓“盲盒”,就是不透明的盒子中,装着表情呆萌、设计时尚的人偶玩具或动漫剧中卡通形象,只有拆开包装后,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哪一款玩偶。区别于普通玩偶,购买盲盒的乐趣在于神秘感。

盲盒文化源于美国兴于日本,其鼻祖扭蛋在日本价位集中在200至300日元(13至20元人民币),受众主要是孩子。如今,这种文化开始从日本传到中国,价格成倍增长,拥趸从孩子囊括到许多年轻群体。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中,盲盒收藏成为硬核玩家增长最快的领域。

中国最知名的盲盒生产商是泡泡玛特,其店员介绍,盲盒有固定款和隐藏款之分,有的隐藏款出现的概率极低。以市面上较受欢迎的某知名盲盒品牌的一款隐藏款玩偶为例,其出现的概率仅为1/720。

玩家反映,购买盲盒,就像是诱饵一般,勾着人不停购买,圈子里还创造出如“端箱”“摇盒”“蹲店”等五花八门的玩法,它的赌徒心态像玩心跳中彩票一样让人着魔,羊群效应对应着“好奇+娱乐+从众”的普适消费心理。

没有价值的“随机游戏”催生溢价潮

盲盒被人诟病最多的,是盲盒中的玩偶都属于低端产品,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标准工业品,因为它们只有成本和价格,本身不存在价值。而盲盒抽奖形式的玩法和一些人儿时抽水浒卡一样拼概率极为相似,也不存在门槛。有经济界人士指出,当30%的人意识到盲盒没有价值,这种大家普遍讨论的经济现象就会自然消散。

盲盒炒作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随机游戏”之瘾背后的真正赢家是黄牛、售卖平台和企业,例如国内的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从2015年濒临倒闭的状态到现在年入3个亿。另外,二手盲盒交易成为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细数闲鱼上涨价迅猛的热门盲盒,第一名要数泡泡玛特的潘神圣诞隐藏款,原价59元,现在在闲鱼已经卖到2350元的高价,狂涨近40倍。另一款泡泡玛特的molly胡桃夹子王子隐藏款涨幅也很高,原价59元,现在闲鱼均价1350元,翻了近23倍。另外,labubu的宇航员隐藏款原价699,在闲鱼的价格已经涨到3000元,翻了4.3倍。

盲盒的火爆不仅仅是经济现象,还是圈层文化的表现。企业投入销售渠道,寻找适合消费的场景,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对一些IP进行推广,锁定更多消费群体。商家通常使用两种营销手段撩拨玩家心弦:隐藏款惊喜营销,限定款饥饿营销,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在商家手中拿捏得当。除了限制发布玩具数量,商家还设置消费规则提高购买门槛。

应引导未成年人不被商家“套路”

盲盒可以说是继炒币和炒鞋之后的又一个新圈。而这看似火爆的行情,究竟是真实供需关系的反映,还是有人投机炒作?由于市场的不透明,消费者很难辨清。面对不断火爆的盲盒,广大消费者尤其年轻人请别深陷其中,一定要节制消费避免成瘾。

法学专家表示,政府监管部门也应该主动出击,加强对盲盒的监管,让盲盒的监管不“盲”。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加强与互联网运营商的沟通合作,强化对上线盲盒的把控,防止含有低级内容的款式出现。另外,针对盲盒的受众中未成年人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的特点,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家长对子女的监护,避免孩子不断投钱购买盲盒,或从二手交易平台上高价购买盲盒,被不法商家“套路”。最后,监管部门还要加大规范盲盒的经营秩序,对交易不透明的经营、违规的炒作行为以及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监督督促整改,并提请执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文/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