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
(资料图)
当前农村薄弱学校的基本现状
我市农村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实际发展中,仍有不少薄弱学校存在差距和短板,我们要正视现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资源匮乏。我市农村薄弱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在教学设施,还是在师资力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的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普遍匮乏,许多学校缺乏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设备,甚至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的设备也不能满足需求。
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村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读书无用”观念依然存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加上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另一方面,由于培训机会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难以提升。
学生生源减少。由于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加之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许多学生选择到城市或外地就学,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加强我市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
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办好家门口的优质校,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50%以上。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学校合作,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施农村学校改造工程。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是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问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通过制定统一的办学标准,使学校的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齐、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高、管理水平一样强、群众满意度一样好。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大力实施“强师计划”,开展“素养大赛”“教学比武”“鄂州农村好课堂”评选,全面开展农村教师优质课竞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全覆盖,丰富课后服务项目,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安居工程”为抓手,改善教师住房条件,让教师“进得来”又“留得住”。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均衡配置师资队伍,足额补充中小学教师,破除教师流动的体制障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积极开展联校支教工作,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通过帮扶和支教,使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学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有效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引导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应积极开展农村家庭教育宣传和培训,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指导他们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此外,鼓励社区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组织社区志愿者为农村学生提供家庭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同时,建立起学校和社区的有效沟通机制,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加强城乡学生的互助交流和资源共享。积极组织城乡学生开展交流体验活动,鼓励农村学生参加城市学校的夏令营和交流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通过城乡教育合作,帮助农村学校逐渐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使农村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调整优化对农村薄弱学校的考核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校人数、师资水平等因素把学校分为几类,在目标要求和设置上进行分类要求和考核。这样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和考核的公平、公正。同时,健全督导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