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混沌,可能是演员最着迷的部分
周迅并不否认自己会有焦虑。“你有什么样的烦恼,我也会有。”她说,跟生命相关的一切,演员的感受与普通人是一样的,甚至应该更敏感些,“不然怎么会有电视剧电影里的共鸣呢?”
(资料图)
对真实的人性、命运保持诚实敏锐,正是周迅出演《不完美受害人》中律师林阚的一个重要原因。接受专访时,周迅说,对这部围绕性侵案展开的作品,她看到的不止于案件本身,还有人性的真实,以及不对等的人际关系所制造的认知差。她为《不完美受害人》的第一眼心动源于剧本对这些问题鞭辟入里的刻画,“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盲点、情感的灰色地带”。这让她意识到,自己遇上了近几年接触过的最细致生动的一部戏,“人性里那种说得清的、道不明的混沌,是让演员很着迷的”。
理性和感性无法清晰拆分,“不同身份视角的交错是很有意思的”
《不完美受害人》的故事以一通匿名电话开篇,隐身的报警者声称,上市公司董事长成功强奸了他的助理赵寻。夜半,警察突然到访,成功懵了,赵寻退缩了。第一晚,警方并没从任一当事人嘴里得到“强奸”的确凿说法。五天后,事情反转,赵寻走进派出所指控成功,而亲自开车送她去报警的,竟是成功的代理律师、周迅饰演的林阚。
那场戏之前,林阚始终以职业面孔示人。相比深陷情感或利益漩涡的其他角色,她没有大幅的情绪波动,台词笃定又沉稳,如一个旁观者显现出审慎的游离感。这番表演温度是周迅从生活中几位律师朋友身上观察得来的,“我发现我所有的律师朋友都不是最早开口的那个人。哪怕寻常的聊天,他们也习惯于先听、先观察事实,然后再作表达”。随着对案情深入调查,林阚在职业理性驱动的同时,事情一点点渗入记忆,内心深处曾刻意隔绝的少女往事被拂去尘埃,她的个人情感立场渐渐卷入其中……
记者与周迅的电话连线是在《不完美受害人》开播的第一个周末。彼时,她饰演的林阚的少女往事刚揭秘,这似乎让角色亲自把赵寻送去报警有了感性的动机。但演员不认同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能拆分得如此清晰,她认为,前期剧情中,林阚同意赵寻一家主张开往机场的车辆掉头和支持赵寻报警,本质是不限制对方人身自由、捍卫对方报警的合法权益,都是一名律师职业操守里的可为和不可为;“等最后她倒戈为赵寻代理,律师林阚和女性林阚、对法的尊崇和女性经历的感同身受真正交错在了一起,那是很有意思的”。
意味深长的多视角交错,也不只是林阚个人的。周迅觉得:“整部剧在讲性侵案,它不是阐述性别对立,而是在说不同的人际关系造成的认知不对等。”就像林阚对成功的台词:“因为您拥有权力,即便不使用,也是会对人产生影响的。这无关黑白,权力不平等,认知不可能是一样的。”回到林阚开车送赵寻报警那场戏,周迅更愿意视之为视觉的需要,“赵寻、林阚、晏明,事情发展初期三位不同立场的女性,她们在派出所门前第一次相会,不同视角正式交锋了”。
今晚,剧集将迎来大结局,周迅所说的不同身份视角的交错越见明朗——林阚是带赵寻、米芒走出困境的施救者,她本人也在律师、女性、当事人、过来人、怯懦者与勇敢者的交替映照中,步步走出个人的“盲点”。昨夜更新的剧情,曾经的导师病危,林阚在医院门前踌躇过,最终潇洒出门、在大雨滂沱中迎向父母。鞋跟踩破了水中倒影,接受那段不堪事实也是人生一部分,与自己和解的林阚步态轻盈。十年前不敢说“不”的女孩,终于如名字里的“阚”那样直待“敢”字破门而出。
“表演需要天赋,可光有天赋不能支撑那么多年”
15岁时意外地被谢铁骊导演带进影视圈,很长一段时间,周迅饰演的常是动辄陷入爱恨恢恢、需要身心能量的角色,像李米、小唯、九儿那样。事情在这些年悄然改变,出现在《如懿传》《小敏家》的周迅更加温润、笃定了,不再有特别大张旗鼓的情绪现身,而观众好像也更习惯看她用不动声色的表演去中和戏剧的烈火烹油。
周迅承认,自己是有天赋的,但天赋不是天才,“表演需要天赋,可光有天赋不能支撑那么多年”。她毫不讳言自己的努力,“我可精进了”。不是撒娇,这话在戏里戏外都有迹可循。
她在《不完美受害人》中贡献的不同层次的哭戏,受到了观众的热赞——在办公室遭遇吴师母迎头痛斥,在“十大优秀律师”颁奖当晚被告知取消资格,又在与律所挥别时得到师父任正“你是靠自己”的亲口认定,有泪水决堤的失控、有惊慌失措的掩饰、也有眼眶里打转的欲言又止,每一层都恰到好处。周迅不认为情绪的浓度可以精准计算,“那应该是感觉上的东西,用心去感受”。被师母指责,那会儿的林阚处于30多岁时回想20多岁的状态,它需要演员往后退一步,像是在审视赵寻,又好像在看自己;辛苦挣来的荣誉被莫须有的“污点”抹掉,决口的情绪里委屈、不甘、忿恨、无力兼而有之,就像林阚对晏明说的,“我用十年不断证明,能走到今天都是靠自己,却始终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他,我到不了那么高的起点”;和师父任正推心置腹,与其说是孩子长大、恩师认可,毋宁看成她为“怯懦者发声”的方阵里又多了个无声的支持者而五味杂陈。
周迅说,对演员而言,演隐忍或是情绪外放,可能不是最难的,“真正难的是每天给角色累积的水位、饱满度,和你对她的认知、相处时间并不刚好匹配。所以,当演员的可能特别希望所有剧都能顺着拍”。打个比方,读书必然从第一页开始,随后有了第二页、第三页;演林阚,周迅调用的是自己对过往命运和情感认知的总和;具体到诠释林阚的不同阶段,角色对于自己人性缝隙里的“点”,每一程的感知都是螺旋着交错着进阶着的。
一门功课指向内心,另一门落在律师的职业塑造上。开车到成功家摊牌那场戏,镜头特意给了林阚换鞋的特写——那几乎是全剧唯一一次,弹幕里立刻有观众读懂了用意,“与成功的关系,是时候从代理人转向对面阵营了”。周迅回忆,拍摄前,她没少向身边的女性律师朋友取经。“她们个性鲜明,不是大家心目中很传统刻板的那种律师的打扮,于是我也在林阚身上注入一些个性。比如说她很爱穿三件套,西装、马甲加西裤,而且几乎都同色。在好看的同时,她也跟很多真实的合伙人一样,会穿球鞋便于外出办公,去哪儿都喜欢背个双肩包,好装文件。只有真正需要‘上场’了,她会郑重其事、正装出席。”她也把个人习惯移植给角色,给林阚手里丢一个解压球,对于一位外面冷静自持的职业律师,那串压力球就是她精神状态的一种外化。
更显见的努力由台词可见。“我跟你讲,这可能是我从影以来,最难背的一个角色!”周迅释放出率直的性格,不断用升级的语调去修饰拍摄期经历的台词之困,“两位编剧老师的台词非常专业又极富力度。身为律师,林阚的台词都从法律严谨出发,一个字都不能错。而两位编剧老师又用了很多成语、排比句,台词像海浪一样层层拍进,错一个,就会失了气势”。角色是“爽”了,但演员耗费心力,一场重头戏的台词至少得提前一星期准备,“《如懿传》台词不如《大明宫词》难背,然后是演屠呦呦老师,再然后才是《不完美受害人》。林阚是我唯一一个拍着拍着就被说‘吃点东西吧,你瘦了’的角色”。
演员的努力不会被辜负。编剧高璇和任宝茹在采访中把周迅称为“剧组里低调的卷王”,她们作为台词的撰写者都深觉为难的法庭戏,竟被周迅“啃”下来了。那是一场法庭辩论重头戏。现实中,律师的辩词是可以在电脑上显示的,编剧为演员减压,告诉周迅她可以把难背的段落放在电脑里看,执行导演也在现场准备了巨大的提词器。可谁都没想到,正式开拍时,周迅的台词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导演、编剧连带法律顾问都震惊了,整整6分钟,没有停顿、没有错漏,如肌肉记忆般和角色浑然一体。
一个好演员到底怎样炼成?在周迅看来,好剧本肯定是演员所求,“如果不是林阚,我也许还想尝试辛路,那个有着特殊魅力、清醒而富有逻辑的女性”“这些年观众会在《不完美的她》《世间有她》那些故事里看到我,所谓女性题材的魅力归根结底是人的魅力”;表演也应该以真诚的方式出现,“我能触到林阚内心,能把那些台词背出来,我觉得真是要谢谢自己的努力”。
周迅说,拍戏之外的时间,她愿意回到老家衢州、回到父母身边,生活里很多东西稍纵即逝,而生活又是演员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