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四川篇|小吴书记驻村,发现了最要紧的3个问题……|世界快看点

到朱家村才七八天,我们已经历了四季。刚到朱家村,风和日丽夏意浓。没两天,突如其来的冷空气加上连绵阴雨,使得我们裹紧了借来的羽绒服,和驻村第一书记在瑟瑟中进行着调研采访。

“吴书记,干啥子去?”“小吴,来屋里耍一哈!”村民口中的吴书记和小吴,是同一个人——四川省广元市政协机关干部、朝天镇朱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吴俊辰。26岁的吴俊辰中等身材,白净的圆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开口就是地道的四川话。

2021年5月,吴俊辰作为朱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他在基层的工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个起初连小麦和小葱都分不清的城里小伙,刚到朱家村工作入户走访,往往坐下不到5分钟,就不知道该跟老百姓聊什么。“在村上工作一个月后,我才逐渐了解了他们的诉求。”吴俊辰说。

在和越来越多的村民交谈后,爱琢磨事的吴俊辰,发现了最要紧的3个问题——道路、产业、困难群众。

“朱家村的道路太窄,弯道又多,3米多宽的路面遇上错车,很危险。”可修一条路,动辄几百万元。谈何容易?尤其听到交通局的答复,原本热情高涨的吴俊辰打起了“退堂鼓”。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吴俊辰开车前往8组,路上迎面来了一辆车,为了错车,他在倒车中不慎将右后轮胎开出了路面,差点翻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

“要是碌碌无为,我待在这山村里可有啥意思?”这次经历后,吴俊辰暗暗发誓:一定要将朱家村的路扩宽,让百姓放心出行、安全出行。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吴俊辰回了趟“娘家”,他向广元市政协领导作了汇报。市政协领导立即组织市交通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现场调研,研究以工代赈项目申请的可行性。“一个多月后,我们将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陈述报告等材料准备齐全,相关部门为这个项目多次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022年5月,项目终于落地朱家村,同时到来的还有430万元资金,用于拓宽修缮朱家村村道8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路在修了,如何带领老百姓富起来,成为吴俊辰新的思考。

“朝天区支柱产业是核桃,朱家村也有3100多亩核桃林,由于产量低,核桃的产业性在这里体现得不明显。”又一个令人挠头的问题来了,这次,他立即想道:“我是政协人,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就是政协。”他再一次将想法向市政协领导作了汇报。很快,市林业局林科院的专家来到朱家村,实地为核桃树“问诊把脉”。

紧跟调研而来的,是共识的达成和逐一的落实:选100亩核桃树进行品种改良;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核桃粗加工厂,带动全村推动核桃产业发展。

“在落实过程中,只改良100亩核桃还是太少,第二年有收益也不太明显。”在各级部门共同努力下,当年品种改良达1000亩,核桃成活率在90%以上,已有挂果现象。

效果出来了,跟上来的人就变多了。“今年2、3月,我们用两周时间,一次性将村中剩余的核桃树全部进行了品种改良。”4月的风里,改良后结出的核桃青果已经在枝头摇曳。

只要有时间,吴俊辰就带个小本本在农户家转悠。尤其在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家里,吴俊辰会捧起他们家的饭碗吃面,端起他们的杯子喝水,对于村民来说,这小小的举动背后是重重的面子。

吴俊辰有5年党龄,他说,自己成长最快的,是在村里这两年。他说:“我第一次真正学会了,怎么跟基层群众打交道,怎么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怎么跟他们增进情感上的认同。”现在的他,可以在村民家里一聊几个钟头。

工作日复一日在继续,吴俊辰越来越确信:比“说出去”更重要的,是“做出来”。“你跟老百姓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觉得你是代表党和政府在跟他说,都会记得很清楚。”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4月26日第02版)

本报“三同”四川小分队:许水涛 孙权 韩雪 张丽 许义甫

版面编辑:牛忠磊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