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家】融创成功复牌,仍有14家出险房企排队中
(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时隔一年,头部房企融创成功复牌,这也预示着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工作成效明显。
(资料图片)
4月13日早盘,融创中国股票开跌近56%,随后跌幅缓慢回落。截至发稿,报2.5港元,跌幅45.4%,成交额超过9亿港元,总市值135亿港元。
近期,融创中国相继披露了此前延期发布的2021年年度业绩、截至2022年中期业绩及2022年年度业绩;同时约百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重组迎来重大进展,这是其满足复牌指引、恢复上市交易的主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融创也成为今年以来,继佳兆业和景瑞控股之后,成功复牌的第三家房企。
对于融创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向经营恢复再次迈出关键一步;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融创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显著,也为提振行业发展带来信心。
据观察者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仍有包括恒大在内的14家港股上市出险房企处于停牌状态,其中多数停牌事件已经超过一年,等待复牌。
行业普遍认为,未来几个月,随着市场企稳回升,出险房企债务重组等风险化解工作速度将大幅提升,会有更多企业复牌,有利于行业恢复健康发展轨道。
根据此前披露财报,2022年全年,融创中国实现营业收入为967.5亿元,同比减少约51.2%;其中,物业销售收入828.42亿元,文旅城建设及运营收入47.65亿元,物业管理收入62.63亿元,其他收入28.81亿元。
报告期内,企业毛利润亏损约为8.2亿元,同比上年减少约9.7亿元;剔除公允价值调整及物业减值拨备影响后的毛利率为9.4%;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276.7亿元,较上年减少105.9亿元,亏幅收窄约27.7%;核心净亏损约为138.6亿元,较上年减少约114.4亿元。
保交付方面,2022年全年,融创中国在84个城市完成超过18万户房屋交付。
企业表示,去年一直积极申请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等,确保项目的建设及交付。
目前第一批次保交楼资金已落地约110亿元;第二批次也已经有几十个项目获批,资金已有实质落地。同时也在积极推动银行的保交楼配套融资,已有部分项目落地放款。
项目和土储方面,于2022年末,集团连同其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开发的物业项目共计890个,总土地储备面积约为2.18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约1.3亿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货值预计约为1.41万亿。
尽管亏损依旧,但对于深陷流动性危机的融创而言,这份成绩单显然优于预期。
此外,融创约百亿美元规模的境外债重组迎来重大进展,也是企业顺利复牌的重要背景。
3月28日晚间,融创公告称,针对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订立重组支持协议,拟就境外重组方案向现有债务持有人寻求更广泛的支持。
根据重组方案,融创将约百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分为降杠杆、留债展期两大板块进行重组,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强制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置换新票据等多种灵活选项。
次日,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主持召开了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同时也透露出债务重组取得积极进展。
对于接下来的债务重组进展与公司逐步恢复运营,孙宏斌表示了强烈信心。“一方面,大环境持续改善,政府出台很多支持整体经济发展和支持房地产行业稳定的政策;另一方面,融创仍具备较好的资产质量和品牌力。”
根据相关强制可转换债券的相同条款,孙宏斌此前提供给公司的4.5亿美元无息股东贷款,将同步同价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
彼时,融创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持有重组债务超过30%份额的债权人小组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短期内公司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销售的恢复、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公司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更离不开合作伙伴和债权人的支持。”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