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哪一天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_全球速递
寒食节是哪一天 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相关资料图)
寒食则是夏历“冬至”后第105日(别称“一百五”),“冬至”也是按照太阳历来确定的,所以“寒食”一般是在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源自远古的改火旧习,初春时气候干燥,易发火灾,所以上一年留存的火种必须全部熄灭,然后改火,禁火期间无熟食,只能以冷食度日,此谓“寒食”。不过寒食节真正确定为节日,据说是在春秋时代,当时晋文公为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而设立“寒食”。古代寒食节有扫墓祭祖、禁烟、寒食、植树、插柳、踏青、秋千、蹴鞠、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习俗,这些习俗中很多都被融入现今的清明节中。
寒食节禁火
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君主献公,十分宠爱他的妃于骊姬,决定把君位传给骊姬的小儿子奚齐,便把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的弟弟,即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逃到了外国,流亡了十九年后才回国做了君主,即晋文公。晋文公在落难流亡时,历尽了千辛万苦,原先跟着他的人,大都吃不起苦头,各自逃生去了,只剩下五六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跟着晋文公,介于推就是其中之一。据说,在粮食无援的流亡生涯中,重耳饿得头晕眼花,介子推偷偷在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为重耳充饥。可重耳做了君主后,对和他同甘共苦的人,都赏厂官职,惟独就是没有封赏介子推、晋国人民对晋文公表示不满,编了—-首歌谣,替介子推打抱不平、晋文公听了歌谣。他一面看到百姓有意见,一面也感念介子推的功劳,便召唤介子推,想封他做官。介子推与母亲商量后,认为还是不贪图升官发财好,于是便同母亲一起隐居到绵山里。晋文公几次派人找他,他都不出来。晋文公便采取烧山的办法,想把他逼出山。可介子推是个硬脾气,宁可烧死,也不肯下山。
晋文公在旁臣的建议下,在山的三面放火,希望介子推能从没有火的那面下山。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青翠的山林变成了焦土,可仍不见介子推的踪影。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已被烧死,同时发现了他用衣襟写就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以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看后十分悲痛,下令礼葬介子推,并把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封给他,改名为“介山”。另外还规定,在每年介子推被烧死的这天,要禁火、吃寒食,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由于寒食节的时间与清明节相近,大约从唐朝开始,寒食节禁止烟火要吃冷食盛行各地,并与祭奠祖先亡灵以及郊游扫墓活动结合,便逐渐与紧相连的清明节融合成为一个节日了。寒食节又叫禁烟火节、禁烟节、冷烟节、熟食节、冷节等,曾一度流行全国各地,尤以山西为盛。
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有什么不同
清明节是公历每年4月5号前后,由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所以按照必须太阳历来确定日期,清明是“春分”节气后第15日,2018年和2019年都是4月5日,而2020年将会是4月4日。
寒食则是夏历“冬至”后第105日(别称“一百五”),“冬至”也是按照太阳历来确定的,所以“寒食”一般是在清明节前一日,比如2019年寒食节就是4月4日,己亥年(猪年)二月廿九。
上巳节则是按照阴历而定在每年三月初三,所有又俗称为“三月三”。
由于寒食、上巳、清明三节很近,很多活动都会在这段时间举行,比如唐代王维就写过一首诗《寒食城东即事》,描述了三月份少年人踏青游玩。
寒食和清明最迟在宋代之前已经融合,两节相差不过一二日,而扫墓祭祖又很难在一天内完成,所以常会由寒食开始清明结束,所以“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而宋朝以后,上巳风俗在北方地区销声匿迹,上巳节的习俗传统开始融合到清明节中,不过南方仍有上巳习俗流传,至今福建和广东部分地区仍以“三月初三”为“古清明”,并会在这一日祭拜祖先。